最近,在微博上看到個熱門話題:#不要把工作當成天大的事#。
博主說,自己工作快6年,沒時間喝水來不及吃飯,加班通宵也要把工作做好;
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,渴望被理解,一點兒小問題就仿佛天要塌了。
直到發現自己的情緒和身體越來越差,才明白需要調整心態。
話題一出,很快轉發過萬,網友們紛紛熱議:
「真的共鳴到了,你是在偷窺我嗎?」
「工作是為了生活,生活沒過好,健康沒了,完全本末倒置。」
「之前我也這樣,現在心態松弛下來,發現活干得又快又好。」
大部分人在職場中渴望被認同,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,自我要求過于嚴苛。
可越是時刻緊繃越容易出錯,以至于影響了生活。
不給自己太多壓力,當你去領悟和實現工作真正的意義,就會發現:工作上,其實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事。
工作中,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?
過于追求完美,做什麼都謹小慎微,花了不少心思,事情完成得卻并不滿意;
任務還沒開始就反復推敲,出現一點兒失誤就很自責,懷疑自己能力不行;
很在意同事的態度,對方一次不回應你各種猜忌,對方一句話你就患得患失。
結果,因為一些小事兒就崩潰退縮,陷入惡性循環。
自媒體大V@逆襲丁姐,分享過這樣一件事:
公司有位美妝編導,專業能力很強,腳本設計能力稍弱一些。
為此,丁姐又另外招了一名腳本編劇,專門做這塊工作。
誰知,自從新人來了之后,這位美妝編導就猜測老闆想找人取代她。
她每天消耗大量時間打情緒仗,人看上去憔悴了不少,作品質量明顯變差了,粉絲數據也跟著下滑。
盡管丁姐告訴她僅僅出于工作需要,可她還是在一個月后提出了辭職。
心理學上有個「過度思慮」的概念:
思慮過多,不但會耗盡一個人的精力,降低行動力,還會降低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,否認自己的價值感。
說白了,想太多就是跟自己過不去。
但就像羅翔老師說的:「對于可控的事保持謹慎,對于不可控的事保持樂觀。」
其實,許多問題并沒有特定意義,只是我們的主觀臆斷把自己的精神捆綁了。
好的心態,是能量的過濾器。
學著建設自己,用行動代替胡思亂想,把力氣用在事情本身上,問題皆可迎刃而解。
工作中,你是不是經常瞻前顧后,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才肯著手去做,導致效率過低?
殊不知,學習過程就是通過不斷試錯,從而不斷改進的過程。
不管做什麼事,大膽去嘗試,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技能也就隨之提升了。
花生媽安柏剛跳槽到外企時,做事總比同事慢一兩拍。
就比如做報告,她反復糾結,總想做的特別完美,一遍遍把文稿修改得面目全非。
而同事們,很快完成第一版,緊接著完善了第二、第三版,不斷想出新點子。
工作中出現失誤是在所難免的,如果總想規避風險,人會變得越來越脆弱,經不起任何挫折變化,更不用談創新了。
很認同一句話:
「人不怕犯錯,出了錯如果能帶著教育和反思爬起來,錯誤就會成為課堂。」
作家末那大叔的商務助理剛來時,經常在客戶面前說錯話,因此談崩了好幾次生意。
他感到非常沮喪,但沒有氣餒,吸取教訓做了冷靜思考。
之后每次見完客戶,他都會加班分析談判的過程,為下次做足準備。
通過不斷地反思和完善,助理慢慢捕捉到談判的技巧,彌補了犯下的錯誤。
後來,助理成為了他談生意必帶的下屬。
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,能根據個人經驗和外部刺激做出調整。
就好比學習游泳,一次次下水去感知水的屬性,你就會做出相應地改進,逐漸掌握要領。
做事不必畏首畏尾,從實踐中汲取經驗教訓,增長閱歷和見識。
多一份試錯的勇氣,就多了一次成長的機會。
看過一句話:「凡事總有限度,一旦過度必受懲罰,這是最樸素也是最真切的人生哲學。」
職場中,有些人有強烈的責任感,對身邊所有事物都過于負責,各種「任務」填滿了生活的空間。
可承擔太多壓力,往往力不從心。
《接受不完美的自己》一書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:
曉雯是個妥妥的工作狂,一天十幾個小時,連吃飯睡覺都要擠時間。
無論寫報告、談客戶,還是做方案,一切工作她都面面俱到。
但她的團隊卻根本留不住人才,留下來的人閑得無事可干,長期松散懈怠,她不得不承擔更多。
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,曉雯在強壓之下因為胃痛住進了醫院。
為此,她只能將工作分配給下屬,自己則在一旁把控。
也正因為這樣,她可以按時上下班,工作之余還發展了自己的愛好。
從那以后,她整個人變得神采奕奕,團隊也更有活力了。
有責任心固然可貴,但總是大包大攬,扛起不屬于自己的責任,很容易讓生活失去平衡。
過度負責,就是越界;承擔太多,實則是透支自己。
一心低頭做事,必然導致其他人過于依賴,習慣性推脫,事情會越做越多。
管好自己的責任心,建立職責邊界,保證效率和質量,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負責。
學會為自己減負,不消耗自己,不過度用力,方可有張有馳,活得輕松自在。
工作中,很多人總是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,急于證明自己優秀,盲目做了很多錯事。
可正如心靈導師馬丁納說的:
「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,就是不在為別人的看法而擔憂,此后,我真的能自由地去做對自己最好的事。」
只有在我們不追求外來的贊許聲時,才會身心自由,有精力專注于當下。
不著急出眾,默默蓄積力量,反而更能引人矚目。
1990年,陳居里畢業于北航,收到許多頂尖公司的邀約,他卻毛遂自薦來到福耀集團求職。
沒想到曹德旺看了一眼簡歷,就說了句:「你去鍋爐車間拉板車吧」。
這是全集團最臟最累的活,很多人勸陳居里早點辭職,做為名校高材生沒必要這麼委屈。
可小伙子毫無怨言,在車間一干就是七年。
這期間,他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和過硬的技術能力,了解了公司的運作模式,也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。
于是,曹德旺委派他去處理香港進出口業務,一直做到總經理的職務。
後來,他被任命為集團副總裁,主管海外維修市場銷售系統。
酒香不怕巷子深,人生何須太著急?
放棄急功近利的心態,耐得住性子,沉得住氣,潛心體驗和沉淀的過程,一切只是時間問題。
正如莫言說的:「晚熟的人,到了合適的時候,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台,他便會閃閃發光。」
人生如同一棵樹,經年累月的扎根深耕,才能成就枝繁葉茂的拔地參天。
真正的名聲,從來不是自證得來的,而是扎扎實實的銖積寸累,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。
有句話說得好:「工作是手段,生活才是目的。」
工作和生活應該是相互成就的關系,把工作看得太重,生活就會偏航。
當然,不把工作當成天大的事,并不意味著躺平。
而是要拒絕身心的過度消耗,放下完美主義,專心提煉自己的核心價值。
保持開放的態度,用恰到好處的力度,以更好的狀態應對隨時出現的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