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
    
人的一生,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
2023/12/02

真正的成長,是認知升級

在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里,有道神諭說:蘇格拉底是雅典最聰明的人。

蘇格拉底卻說:「我只知道一件事,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。」

為什麼神會覺得蘇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呢?

因為比起那些在專業領域有點研究就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的人來說,他能認識到自己的無知,這才是真知。

真正的智者,懂得時刻保持空杯心態,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。

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根本原因就在于認知的不同。

認知水平越低的人,越自以為是

網上有一張圖,把人的認知分為四個層次:

第一層,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——以為自己無所不知,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。

第二層,知道自己不知道——對未知領域充滿敬畏,看到自己的差距與不足,并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。

第三層,知道自己知道

——抓住了事情的規律,提升了自己的認知。

第四層,不知道自己知道——保持空杯心態,認知的最高境界。

現實生活中,很多人都處于第一層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」的無知無畏狀態里。

殊不知這種低水平的認知,是一個人最大的貧困。

大學的時候,喜歡讀王小波。

對他在《沉默的大多數》的開篇自序中一段敘述,至今印象深刻。

王小波說自己年輕的時候讀蕭伯納的劇本《巴巴拉少校》,對其中一段戲感觸很深:

工業巨頭安德謝夫老爺子,見到了多年不見的兒子斯泰芬,問他對做什麼有興趣。

這個年輕人在科學、文藝、法律等一切方面一無所長,但他說自己有一項長處:會明辨是非。

老爺子把自己的兒子暴損了一通,說這件事難倒了一切科學家、政治家、哲學家,怎麼你什麼都不會,就會一個明辨是非?

王小波當時看到這段文章時只有二十來歲,頓時痛下決心,說:

「這輩子我干什麼都可以,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,就能明辨是非的人。」

年輕的時候,我們掌握了一些粗淺的人生道理,就以為自己無所不知,對世界妄加判斷。

這種認知現象,在心理學上叫做「達克效應」

達克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,指能力不足、認知水平低的人,會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,認為自己比實際情況更聰明。

就像達爾文說的那樣:「無知比知識更容易讓人產生自信。」

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,我們常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還不自知。

絕大多數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在平均水平之上,能演《玩命關頭》;

看到別人上台演講侃侃而談,會覺得這件事超簡單,真輪到自己卻異常緊張;

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隨意發表看法,「攝影師的工作不就是拍照麼」、「火力發電多不環保,要我就全換成水電」。

正如羅翔老師所說:

「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,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自豪感。

因為知識越貧乏,你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,你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。」

田野上的麥穗,麥穗空癟的時候,它總是長得很挺,高傲地昂著頭。

麥穗飽滿而成熟的時候,總是表現出溫順的樣子,低垂著腦袋。

麥子如斯,人更甚之。

認知水平越低的人,越不知道自己無知,越是自以為是又不思進取,結果命運就越糟。

而認知水平高的人,越知道自己的不足,就越容易改進,在生活中也會過得越來越好。

認知水平越低的人,人生越被動

有一個基督徒,他不會游泳,卻掉進了海里。

他在海里掙扎的時候,看到了一艘船,船上的人要救他。

但他不愿意,要等上帝來救他,他在海里繼續掙扎。

然后又來了一艘船,船上的人又要救他,他還是說「不行,我要等我的上帝來救我。」

最后,這個人淹死了。

他的靈魂飄到了天堂,見到了上帝,他埋怨上帝為什麼不救他。

上帝說:「我明明已經派了兩艘船去救你,是你自己不愿意上來。」

這則寓言故事中的信徒,就像面對一輪一輪機會來臨,選擇忽視不信的我們。

錯過之后又抱怨世道不公、人心不古、命途多舛。

認知水平越低的人,人生越被動。

認知水平越高的人,越會做選擇。

主動與被動,注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。被動的人被人牽著走,主動的人帶領別人走。

他們能夠把握每一個能夠主動做出選擇的機會,盡全力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
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——林肯就是如此。

林肯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,父親靠開墾荒地和打獵養活一家人,母親是一個平庸的農婦。

而林肯卻有著淵博的學識、優秀的管理能力與演講能力。

更令人震驚的是,他一生受正式教育的時間加起來都不滿一年。

年少的他擁有了一種寶貴的品質,就是對知識的不懈追求。

而且無論是農夫、商人、律師還是村儒學究,他都能從其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。

他在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以后,曾說:「我能夠達到這一點小成果,完全是日后應各種需要,時時自修取得的知識。」

認知水平高的人,總能遵從自己的本心,勇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。

真正的成長,是認知升級

獵豹的CEO傅盛曾經說過:

最大的競爭差異,在于認知。只要能夠突破思維障礙和思維邊界,就能夠變成不一樣的人。

很多時候,我們卡在一件事上,并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,而是嘗試了大腦中所有已知的辦法而依然無效。

你每天很努力工作,收入卻一直上不去;

你很用心地經營家庭,夫妻感情卻越來越淡;

你花了很多時間在孩子身上,他的成長卻始終達不到你的期望。

久而久之,我們會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,不斷抱怨生活。

此時的我們,可能處于一種認知遮蔽的狀態中,就像一條魚缸里的金魚,永遠意識不到魚缸的存在。

唯一打破魚缸的方法,就是認知升級。

提升認知分為兩個層面,分別是自我認知和對世界的認知。

自我認知,是一切認知的前提

樊登老師在解讀《解惑》這本書時提到:

如果你對自己沒有觀察,你對自己沒有覺知,你不了解你的內心,你很難了解別人的內心。

認知的提升,應該從打開自己開始。

① 修身正心,知行合一

修身在于先修心,更在于修知行合一。

如果一個人心術不正,對什麼都懷有敵意,那麼他的認知就會不準確,從而導致錯誤的判斷。

網絡發達、言論自由的年代,很多人活成了杠精和鍵盤俠。

對任何事情都心存偏見,通過抬杠來凸顯自己的優勢。

修身正心能夠讓我們不輕信盲從,積極地面對問題,理性地處理問題。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
精選推薦
心靈語錄
聰明的女人這樣留住男人,笨女人才會威脅?進來一看便知!
2023/12/14
心靈語錄
驚人發現!心理學告訴你,身上的磁場竟是遇見他人的關鍵?
2023/12/13
心靈語錄
什麼都不圖的女人,往往最后會輸得很慘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讓一個男人離不開你,最好的方式:不一味順從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記住這幾句話,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思維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當一個人不聯系你,也不拉黑你,真相只有一個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一個人有多愛你,不用反復試探,細節就說明一切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有些人只適合陪伴,有些人適合懷念,不是誰都可以白頭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其實,很多時候沒必要把太多人,請進你的生命里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其實,能夠真正享受獨處的人,都很厲害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人到中年,要趁早認清這些道理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別不相信,在感情中,一個人付出越多,越是不會被珍惜
2023/12/11
心靈語錄
不管你多有錢,跟這幾種人吃飯,別主動買單
2023/12/09
心靈語錄
千萬不要高估,你和任何人的關系
2023/12/09
心靈語錄
心理學上最經典的5大定律,說透生活萬千,不做糊涂人
2023/11/30
心靈語錄
真正內心強大的人,都懂得降低期待
2023/11/25
創業職場
人生建議:不要把工作當成天大的事
2023/11/25
心靈語錄
最好的及時止損,是戒掉「面試者」心態
2023/11/25
心靈語錄
不將就三個字,害了多少人?
2023/11/24
創業職場
職場之所以殘酷,是因為你曾經所珍視的東西,在職場里都不重要
2023/11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