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著作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中,說過這樣一句話: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里的,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。
所以說,世界很單純,人生也一樣。一切都是我們憑借主觀判斷將其想復雜了,糊涂地活著。
接下來,筆者整合了5條經典的心理學定律,這5點心理學可謂是說有生活萬千,若能悟懂,必定能成為一個明白人。
意思是,若是面對兩種不同的選擇,其中一種可能會招惹麻煩,這個人必定會選擇招惹麻煩的選擇。即越是害怕的事情,越會有可能發生。
生活中,墨菲定律現象很常見,例如你去商場購物排隊,前面有兩條隊伍,你選擇的那條隊伍總會是最慢的;
你的鑰匙找不到了,換了鎖和鑰匙,之后鑰匙卻鬼使神差地出現了;
旅游時,你以為準備齊全了所有的物件了,最后卻總會發現少帶了一些東西,并且還是至關重要的東西。
對于生活中的「墨菲定律」,我們要懂得而事先控制好情緒,不沖動行事;制定詳細的計劃,請旁人來檢查;不妄言,不輕易斷言。
馬太效應,即是弱者會越來越弱,強者會越來越強的兩極分化現象。在社會、金融、學習、工作等領域皆有涉獵。
就拿最簡單的學習來說吧,學霸本來學習能力就強,反而更用功,學習成績更優秀,而學渣本來自控力就弱,更不愿意學習,成績只會更差。
面對兩極分化,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積極和消極的心態。你越努力讓自己變強,過程中嘗到甜頭受到鼓舞,而愈加努力變強。
弱者或許開頭沒有做好,中間受挫而喪失信心,繼而破罐子破摔,變得更加糟糕。
所以說,我們不管做事,一定要把開頭做的精益求精,給自己信心,積極面對生活中的一切,才會有可能逆襲。
又叫「皮格馬利翁」效應,皮格馬利翁是古塞浦路斯的一位國王,他一生喜愛雕刻,他將自己的全部熱情和希望全部都傾注他雕刻的少女雕塑上,期待雕塑能夠復活,後來這個雕塑竟真的復活了。
后世便這種行為稱為「期待效應」,認為你可以,你就可以,認為你不可以,你就不可以。
若是想有好的發展,就要不斷地給自己心理暗示,影響自己的行為,就會慢慢趨向于自己的期待的方向。
一個公司,將金魚養在魚缸中,幾年過去浴缸中的魚兒并沒有什麼很大的變化,人們就以為魚只能長這麼大,直到有一天魚缸被摔碎,人們只好把魚放入公司外面的噴泉中,僅兩個月,人們發現魚兒竟然長了一半。
廣袤的空間更能促進人的發展,倘若是只呆在狹小的空間里,以為那就是你的天地,就如井底之蛙一般,目光短淺。
木桶能夠裝多少水,取決于最短的那個木板,一個木桶若是想盛滿水,必須保證木板等高等齊。
團隊工作中,一定要保證齊心協力,如果發展良莠不齊,那麼團隊效益一定是有最短的木板所決定。無論是工作還在個人,都應該找出自己的「短板子」,去提升它,才能提升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