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晃,人就老了。我站在屋檐下,混濁的眼神不時眺望遠方,不知在期盼誰的到來。
可我的眼神里,分明有不舍,不舍即將離開這個世間、不舍離開自己的兒女、不舍年輕時所有的回憶。
唐代劉禹錫曾寫下一句詩,詩里的前幾句,大概就能描繪出我此刻的心境吧?
「人誰不顧老,老去有誰憐。身瘦帶頻減,發稀冠自偏」。
詩的意思是說:人誰不顧慮要衰老,老了又有誰來對他表示愛憐?身體漸瘦,衣帶越來越要收緊,頭髮稀少,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一邊。
是啊,人老了,經歷太多,明白太多。人應該越活越精明,可不能糊涂吶。
可回想起我的前半輩子,似乎沒能做得太好;后半輩子正彌補中。
人的年紀越大,就越重視親情,年輕時追逐錢權,可到老了,唯一給心靈帶去慰藉的,卻是那顯得「奢侈」的親情。
所以啊,人老了,哪怕再有本事,也要學會善待「三個人」,有理啊,不妨接著耐心讀下去。
人老了,身體不那麼靈活了,也許在路上,我們會被人當作「弱勢群體」,也會得到別人的禮讓和尊重。
這是中華的傳統美德,別人尊重禮讓你,不是因為你很出色,而是因為對方很有禮貌素養。
越是這種時候,我們越要帶著一顆感激的心去看待,莫把這種「禮貌」
當成理所應當,那樣換來的,就是罵名,甚至晚節不保。生活中,常常會聽見別人嘮叨「倚老賣老」,當然這可能是針對少部分的老年人,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老人都是心地善良的。
但也不乏存在那種倚老賣老的人,仗著自己老了,別人不能、不敢把他怎麼樣,就橫行霸道。殊不知,這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氣和修養。
你善待別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
人老了,兒女陪伴身邊時間很少。不工作,時間又難熬,總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。
這時,周邊的鄰居就顯得尤為的重要。
我一個大伯,人滿80歲了,兒女在外打工,回家時間少,別人都以為他很孤獨。
其實不然,大伯人很和善,也愛下象棋。
早上在家下碗面條后,就提著茶杯出門與鄰居們約棋,又或者跳跳廣場舞,鍛煉鍛煉身體。
有時又和鄰居家的老人們坐在小區壩子里聊天,聊過去、聊兒女、聊鄰居,時不時還要笑幾聲,壓根兒看不出大伯的孤獨。
你問他為什麼那麼開心?大伯常說,人老了,跟兒女待一起的時間終歸不多,那還不如和鄰居們開開心心一起過,既不孤獨又有人陪,那不正好?
是啊,人老了,善待好周邊的鄰居,對于自己來說,也是一種福氣。
人老了,要懂得:兒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續,善待兒女就是善待自己。
有的人老了,依然咄咄逼人,把兒女掌控得死死的,絲毫不給他們喘息的空間,把整個家庭搞得天翻地覆。
人老了,就認老吧!不要給兒女帶去過多的麻煩。更不要偏心任何一個子女,手心手背都是肉,你的偏心,對不受寵的孩子來說,就是一個致命的傷害。
人老了,我們的家,依然需要兒女去延續。他們工作忙,壓力大,適當多點理解,少些抱怨。
人老了,要學會經營好這個大家庭,不要咄咄逼人去插手兒女的家事,有時候一個家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強勢而散去。
兒孫自有兒孫福,你操心那麼多,有什麼用呢?過好自己的晚年,該不過問就沉默一些,把生活重心放到自己身上,那樣的晚年才會過得幸福。